导调中心的大荧幕上,实时战斗画面是黑漆漆的一片中忽然炸开数朵火花。

然而与上报的布防图相比,这些火花所代表的火力压根就不一致。

虽然战场上瞬息万变,布防也会进行一些调整,但现在的这种看起来似乎有些分散的布置,与之前的一条线压根就是天壤之别。

导调中心的人只是在琢磨为什么这么布置,而首当其冲的红方飞行大队此时却直接慌了神。

在蓝军的火力展开之前,他们也以为蓝军还是跟侦查到的情况一样,将防线摆成了一字长蛇。所以虽然承担着试探蓝军作战意图的任务,但这支飞行大队却并没有打算空着手回去。

知道蓝军的高炮正在等着他们的前提下,这次盟国空军大队直接采用了侧方攻击战术。

掩护编队中空飞行,在蓝军雷达锁定低空飞行的攻击编队时,掩护编队的飞机瞬间释放干扰破坏雷达跟踪。

他们就是吃定在这个时间段,蓝军的战士精神疲惫,视域因为天色受到限制,对于雷达的依赖比白天要更大,这种战术配合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。

可是,他们万万没有想到,他们的敌人里边,还有一个精通数学模型的家伙。

战前会议,沈耘可不仅仅是接受了命令那么简单。

当讨论到如何在第一道防线就给与红军飞行编队痛击的问题时,沈耘难得地想到了自己很久都没有使用过的能力——数学建模。

这并不是一个飞机和高炮形成对应关系的问题,而是如何利用有限的高炮,在短时间内对某一片空域形成快速封锁的问题。

当然,中队以上的飞行编队战术就成了这个问题的常量,只需要在建立模型的时候充分考虑,自然能应付可能遇到的各种战斗阵型。

而最为普遍的侧方攻击战术和对头攻击战术,自然是这些常量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。

当掩护编队不断做着修正转弯和低空下降的战术动作,掩护攻击编队进入最佳发射距离的时候,这些飞行员内心都提前陷入了激动。

最危险的时期似乎已然过去,这会儿只需要他们按动发射按钮,密集的火力在十来秒之内落在蓝军头上。

开门红谁都想要,这会儿似乎它已经属于红军。

可是让他们始料未及的是,蓝军的炮火比他们提前一步发射。

早在他们不停做着掩护动作的时候,地面上的雷达车里,便已经有数名前指作战参谋参透了他们的战术。早就做好的预案在第一时间就下达到了每一架高炮边上。

诚然,雷达因为掩护编队的干扰,无法准确进行锁定。

但盟国的飞行员们似乎也忘了,这段纠缠,也并不是在几秒内完成的。

有了这个空档,不少战士在雷达的辅助下,开始迅速采用手动密位调整。

在华夏军备飞速发展的这些年,华夏解放军可从来没有忘记过去一穷二白的历史。

山穷水尽,装备出现各种问题的时候该怎么打仗,向来都是所有军人都在思考和解决的问题。应对电子设备失灵的训练,自然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