远远已经可以望见长安城了,张宝儿深深舒了口气。

一年守墓的时光,张宝儿和侯杰二人都没有闲着,他们在为远赴长安而做着充分的准备。

张宝儿调整了心态,静心仔细研读《读心术》。《读心术》虽是古籍,但却非常精神,让张宝儿受益匪浅。张宝儿在研读之余,结合自己后世的知识和经验,不断丰富着自己的理论知识。他现在唯一欠缺的,便是如何在实际中运用这些理论,以达到熟能生巧。

侯杰苦练武功,日日不缀,他知道去了长安之后,只有他和张宝儿二人相依为命。所以,他必须练好武功,全力保护张宝儿。

离长安城越近,张宝儿心中的那种危压感就越强烈。这里是大唐的中心,是天子脚下,也是今后自己打拼的大舞台。

一路行来,张宝儿心中虽然无数次构想过长安的雄壮。但此时亲见长安,还是让他有了别样的震撼。正前方的明德门,高约二十余丈,五个各容四辆马车并行的阔大门洞一排并立,各色人等自其中川流不息却又各行其道。

此时,旭日初升,万道霞光披洒在那一望无际的城墙上,城门上那琉璃作顶的门楼反射出道道金辉。

若比起后世大城市的的繁华,一千多年前的长安城自然要差一些,可作为多朝古都,却另有一番自然生成的沧桑与厚重,却让张宝儿无法去形容心中的感觉。

多少次王朝兴替,长安见证过大汉的兴起与衰落,见证过强隋的迅速腾起与同样迅速的灭亡。

如今,它正见证着李唐的崛起与步步极盛,正是在这座城中,唐太宗李世民手创贞观盛世,被天下万族共尊为“天可汗”。

置身城下,张宝儿分明感觉到,自己跨入明德门的那一步,就是真正的走进了历史。

长安城下,此时有许多如张宝儿一般,第一次来到这大唐帝都的,都是驻足不前,目眺城墙感叹不已,其中,甚至有许多杂样服饰的异族蕃人,在城前俯首跪拜。

凝望许久之后,张宝儿与侯杰这才向明德门行去。

穿过长达五十余米的城门,最先出现在张宝儿眼前的就是宽达一百五十余米的朱雀大街,宽敞的大街两侧有一个个排列整齐的坊区,坊前路边遍栽着整齐的槐树,正值花开时节,微风吹来,长安城尽被笼罩在一股浓郁的槐花香气中,更引得无数蜂蝶翩飞其上,给这喧闹不堪的朱雀大街平添了一份画意。

此时张宝儿眼前满是熙熙攘攘的人群,当真是车如流水马如龙,自然有许多士子之类的人物,迈着八字步,端颜紧肃的走过;也有那鲜衣怒马的豪室子弟,带着大群的仆从呼啸而去,引得路人纷纷侧目;间中夹杂着身着轻皮裘,辫发,脚穿乌皮六合靴的突厥人;戴耳环,披肩布的五天竺人;以及身穿小袖袍、皮帽上绣着花纹镶上丝网的昭武人昂然而过,而行人毫无惊奇之色。

长安城采取棋盘式对称布局,城内东西十四条大街,南北十一条大街,把全城分割成大小不等的里坊。全城划分为一百零八个坊,里坊大小不一。坊的四周筑高厚的坊墙,有的坊设两门,有的设四门。坊内有宽约十五米的东西横街或十字街,再以十字小巷将全坊分成十六个地块,由此通向各户。

张宝儿并没有顺着朱雀大街往前走,而是向人打听了慈恩寺的大概方位,领着侯杰向慈恩寺而去。

张宝儿和侯杰都是第一次来长安,张宝儿早已盘算好了,必须先找个落脚之地,然后再做打算。来长安之前,在路上他就听人说过,慈恩寺是长安最大的寺庙。正好侯杰也是和尚,张宝儿便想着先将侯杰在慈恩寺安顿好。至于自己嘛,到哪都可以将就着过。

慈恩寺位于长安城的晋昌坊,这里地势高敞,原为隋代的无漏寺,唐武德初年废弃。高宗皇帝作太子时,为给其母文德皇后祈求阴福,于贞观二十二年重修再建,命名为慈恩寺。

侯杰在宝山寺待过,对寺庙中的规矩知之甚多,进了慈恩寺之后,便由侯杰带着张宝儿了他们直奔知客寮而去。

知客寮是寺庙知客的住处,知客的主要职责是接待宾客,新到挂搭之僧,也由知客安排。

寺院的知客净修和尚,此时并不在知客寮内,净修和尚的弟子元觉接待了张宝儿和侯杰。